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2021年度工作总结
2021年,是东莞社工行业较为震动的一年。新型冠状肺炎疫情转为常态化防控阶段、东莞市出台了多份有关社会工作的政策和文件、“双百”工程的开展等,对行业和机构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机构坚持服务导向,顺利完成机构搬迁任务,开展机构十一周年系列表彰及服务,部分领域完成了由岗位转项目的过渡,服务和评估均得到了稳步的提升,并在2020年度社会工作服务主体考核评估结果中重新获得“优秀”等级。
一、机构总体情况
2021年,机构主要服务领域及用人单位有民政、司法、团委、妇联、公安局、残联、社区等,分别派驻莞城、东城、万江、松山湖、桥头、黄江、望牛墩等25个镇街(园区)。
基于服务系统,机构全年跟进个案871个,其中新开个案482个;小组开展数量356个;活动开展数量1528个;发动义工参与人次4543人次,服务时数7835小时,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合同整体完成率略有下降。
2021年,机构、项目、案例及个人不同层面均取得了不同的资质和荣誉。机构层面,对登记证书、“广东省社会工作教育与实务协会(简称EP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广东省社工师联合会工作委员会会员单位”“广东省减灾救灾应急协会”等资质进行续期工作;积极组织“五星级党组织申报”、“东莞市社会组织发展扶持专项资金(社会组织奖励类)”等申报。个人方面,陈艳青、黄婉文等5人获评“东莞市2020年度优秀社工”;唐景佳获得2020年广东省专业社会工作领军人才等。案例和文章方面,全年机构公开和获奖文章/案例24个,其中9篇文章发表于《中国社会工作》;推选4篇省优秀案例,其中刘远芳《抑郁青少年探寻希望之路》入案例监测环节;推选8篇市优秀社会工作案例,其中杨巧仪《助人自助,受家暴妇女的重生》获二等奖;1个项目获得“以爱为盟”资助;2个项目获得市慈善会资助。
二、主要工作开展及成效
(一)持续优化日常管理
1.坚持日常走访和沟通。通过线上会议与线下走访相结合的方式,关注不同层面,积极做好与机构内部、用人单位和一线同工的各方沟通,促进服务点的服务改善和联结加强,及时掌握各服务团队与服务点的服务情况及遇到的问题或困难并有效处理或反馈。特别是下半年,“双百工程”带来人员流动、部分岗位和项目服务到期需要续约与拜访,以努力维持合作关系、促进续约合作。全年共走访用人单位和同工93次,走访一线服务点45次。
2.常规化开展文书抽查。每月通过督导日程表以及服务系统审批服务档案及时情况对督导工作进行抽查,了解督导工作的进行情况,提升督导工作的完成效率,改进与加强督导工作,提高督导对同工督导的质量和提高同工对档案的规范性、及时性。2021年,已对144名同工进行抽查并反馈其抽查情况。此外,督导委员会每月还根据督导月报表内“当月受督导人员”名单进行服务系统督导痕迹审批进度检查,同时每月排查系统未审批文书领域进行记录并纳入其个人绩效考核成绩中,截止2021年12月已检查同工973人次。
3.注重管理的导向性。一是撰写和发布《重大节假日活动开展的通知》,通过特定时间、特定活动开展,增强服务的计划性和宣传效果,提高社工敏感度;二是注重材料收集和提交的把关,注重对材料撰写、收集的规范性,并对提交材料进行层层审核、把关,保证材料的质量。
4.促进岗位逐步转项目。由于新政策的出台和实施,2021年起,合同到期的岗位由以前的购买购买转向项目化购买形式。机构积极组织应对,从主题培训、项目书撰写到与用人单位的沟通等方面全方位跟进和促进合同到期后的处理工作。累计撰写或修改立项书40余份,保住了除“双百工程”导致撤点外的大部分既有服务点。
5.完善机构制度建设。重新修订2021年《社工手册》,在6月份进行公布。内容修改了机构简介、机构组织框架、监事会、党支部、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督导管理;进一步优化了《公章管理与使用制度》;更新了《中共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支部委员会财务报销制度》,制定了《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安全管理制度》。
(二)突出督导培训重点
1.依实际调整督导管理。一是新的督导管理办法出台后,下半年全市督导人才暂时停止服务。机构根据实际,给予每个督导每月500元补贴,继续开展文书审批、必要的线上和线下督导服务,保障机构督导人员的基本权利和督导功能的发挥。二是每月5日前组织值班主任收集督导月报表,并由督导委员会审核、盖章将市选拔的督导月报表报送给社协;虽然下半年全市督导人才暂停,但机构依然按照原计划要求,每月收集督导月报表,2021年,共收集督导月报表286份。
2.注重项目化培训。针对全市项目化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组织2次的专门培训,解读政策文件、对项目立项撰写进行培训,指导和完成莞城、桥头、黄江、厚街、长安、石排、石龙等镇街的项目立项及论证工作。
3.组织专题培训。依托各个领域实际,开展专题培训。如机构整合外部资源,开展“疫情下,社工如何开展线上服务”和“房树人心理绘画”培训;高校领域开展叙事治疗、公益项目设计与运营培训;松山湖和梨川中心开展自然教育系列培训;卲岗头中心开展青少年系列专题培训等。专题培训更具有针对性,培训内容切合领域及同工的需求,促进领域服务的不断发展。
4.开展“伙伴同行”计划。继续承接共青团广东省委员会“伙伴同行”粤东西北地区青少年社区矫正帮扶计划项目,对阳江市京师社会工作中心开展对口结对帮扶督导服务。全年共派出1名督导人员,累计开展实地督导2次,线上督导1次,督导时数超过30小时,促进结对地市青少年社区矫正服务发展,培育结对地市青少年社工人才成长。
5.培训满意度测评。采用问卷形式,通过网络、微信方式,发布和收集管理人员、督导、组长、一线同工对机构2021年培训工作的满意度及2022年的培训需求。共收集117份问卷,结果显示,同工对于2021年机构培训工作满意度较高,非常满意和很满意的占68.37%,一般满意占25.64%左右;认为培训后对工作非常有帮助和很有帮助的占68.37%;对培训的内容设置、时间安排、培训环境及组织能力的满意度也较高,整体上比2020年略有提高。
(三)有效落实服务评估
2021年,机构经历了机构综合评估、市直岗位评估、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评估、镇街评估20多次,40多个服务点,其中优秀6个(包括机构评估),良好31个,合格8个,不及格1个。整体上,优秀率、良好率和得分率提升。
1.机构综合评估重回“优秀”。机构2021年中旬参加的2020年度社会工作服务主体考核评估中,最终获90.29份,等级重新获得“优秀”等级。
2.社区中心评估稳步提升。针对社区综合服务中心运营评估工作启用新的评估指标体系,机构指导各中心从需求评估、目标设定、服务设计与执行、服务成效/满意度评估方面出发并形成基本逻辑和规范。2021年在接受第三方评估的8家中心,达90分及以上的有2家,达80分在90分以下的有8家,达80分及以上的比例为100%,对比2020年评估分数总体上有提升。
3.市直岗位和项目评估重点突破。2021年,机构重点地指导和协助黄江岗位、市社会福利中心、市政法委、工伤预防与玉兰家圆及单亲母亲项目等服务领域接受评估,并通过评估体系解读、疑难解答、材料复查和准备及结果复核、复评等全程跟进评估工作。整体上,2021年市直岗位参与的第三方评估成绩相比2020年良好率大幅提升,同工应对评估工作的整体能力得到一定增强。累计参与评估相关工作约70多次,总时长约为600小时。
4.同工绩效评估更为完善。2021年岗位及项目部绩效考核相比往年有较大变化,突出指标完成量、培训学时、材料提交的及时性、参与机构管理和重大活动开展等方面,同时把同工获奖和经验总结作为加分项,更把文章发表作为督导个人年度绩效评选“优秀”等级的必备条件,强化和转变机构个人绩效考核的导向性。所以,体系上更完整、形式上更接近第三方机构评估,使个人绩效更加接近客观、反映真实。
(四)逐步提升行政能力
1.完成总部搬迁。由于办公场地租赁方式的改变,机构需要搬到新的地方办公。经过多次的考察、评估和比较,最终选择搬到东城梨川文鹏商贸楼212室,并于下半年顺利完成搬迁。新的办公室办公环境也更为宽敞、明亮,方便提高日常日常办公的效率。
2.做好人事管理。2021年,机构共到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进行2次校园招聘宣讲,参加了网络招聘会3次,发布招聘简章200余次;筛选人员查收邮件300份;面试工作中电话通知面试人员250余次;共招录了80名同工,收集新同工证件共80份,并录入系统;签订同工、护工合同100份。调岗、离职工作中,处理41次调岗事宜、办理离职158次;共辞退2名同工,并劝退2名不能胜任岗位的同工。整体上,人事招聘稍有好转,但长期缺岗的领域或岗位现状依然没有得到有效改变。
3.做好机构宣传。2021年,机构依托微信公众号,共发稿489篇;通过机构网站,共发稿547篇;同时,与媒体建立关系,主动与记者联系12次,成功报道8次。全年共在包含报纸媒体、东莞阳光网、市区新闻频道,各类媒体刊发183篇;其中国家级5篇,与同年相比超400%,省级媒体报道38篇,与同年相比超72%,市级媒体报道104篇。一是建立社区联络员微信群,与《今日莞事》栏目建立深度合作机制,设立“社区联络员”微信群以及东莞电视台合作,通过合作,将资源利用最大化。二是设置媒体报道奖励,鼓励同工对活动进行媒体报道以及撰写优秀文章,共收集媒体报道642篇,共预计发放奖励5520元。三是宣传品制作,编印了机构年报,更新布置机构4面墙宣传栏,包括布置宣传栏、同工墙,公告栏、党务公开栏、百年党史展版、普惠简报制作等,便于各级领导参观与交流,促进其对机构的了解。
4.做好文化建设。确定4条路线组织机构春季旅游、发送生日祝福171次、探望慰问工伤及病假同工6人次、组织开展“三八”女生节活动共21人参加。此外,先后三次对疫情防控进行重大事件处理并走访和电话慰问一线社工。
5.做好疫情防控。2021年,东莞发生了两次本土疫情、机构积极落实防控工作,动员一线同工协助各用人单位组织的疫情防控相关工作。一是当时紧急发布了机构疫情期间工作相关指引和通知,并传达有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系列指导文件。二是每天统计了解全体同工的身体情况,对有发热、咳嗽的同工及时居家隔离核酸检测。三是每周收集和撰写《防疫工作总结》报送市民政局。四是动员一线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协助服务点广泛开展疫情防控宣传,整合各方资源为独居孤寡老人、困境残障人士、低保低收入家庭等弱势和困难群体提供入户探访、心理咨询、物资救助等服务,开展多种形式的线上服务,为社区及时调整制定防疫政策提供了有力支撑,大大缓解了基层社区防疫压力。
6.做好财务管理。一是根据《东莞市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国家税务更新调整等方面,机构对《财务管理制度》及《服务经费使用管理制度》不断修改及完善,做到日常财务工作更合理、合法、合规。二是根据机构实际情况,调整各领域或岗位特殊性薪酬方案及建议,积极落实各项同工福利。三是落实人员报销及关账制度,并在当月能上交的报销单情况下能完成当月上交报销单据。
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2022年2月2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