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2023年度工作总结
2023年机构在整体大环境不利、行业士气提振难的情况下,机构依然保持积极活力、坚持服务导向,做好服务规划、理清服务思路、监管服务过程及梳理服务经验,服务和评估均得到了稳步的提升;深刻反思机构面临的困境和问题积极应对,力求做好发展规划并找准定位,促进机构的整体向好发展。2024年将会有更多更大挑战,同仁们需保持思想上的紧张感、工作上的紧凑感,咬定目标、抗牢责任,一步一个脚印往前走,一天一个变化向前冲。
-
整体概况
(一)机构发展概况
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由本土高校社会工作专业教师于2010年发起成立 ,机构不但拥有深厚的专业理论底蕴 ,而且具有雄厚的人才管理资源以及实务实践场地 ,能紧密联系东莞的本土实际引领机构专业发展 。机构秉着 “ 普爱你我 · 惠及社会 ”的宗旨,遵循“ 助人自助 ,用生命影响生命 ”的专业理念 ,恪守“ 专业 · 人文 · 公益 ”的机构文化 ,力争为社会提供高质量 、高价值服务,曾获得“中国百强社工机构”“首批全国社会工作服务标准化建设示范单位”“全国企业社会工作试点单位”、中国社会工作联合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社会工作学会 “常务理事单位”、广东省社会工作教育与实务协会 “常务理事单位”、广东省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重点实训基地、广东省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重点实训基地、省级示范性青少年综合服务平台。
机构服务点覆盖东莞市十一个镇街,服务主要集中在民政、禁毒、司法、残障、高校、妇女儿童、福利中心等服务领域 。
(二)服务开展概况
基于服务系统数据统计,2023年所有项目共开启个案数量142个,跟进个案185个、次数1141次,结案121个,典型个案3个;小组开展数量78个,节数427节,参与人数1095人;活动开展数量505个,参与人数41952人;义工组织约1395人次,服务2839.3小时;资源整合折合人民币约274980元。
在项目制的影响下,不论是项目还是社区中心、康就中心,都逐步进行了项目服务探索,例如每个中心均开展有中心特色服务:花园新村开展“为家赋能”家庭培力项目、梨川开展“留住时光记忆”高龄长者关爱项目、屋厦开展“晚景如春”长者服务项目、邵岗头开展“暖心陪伴”长者服务项目、石龙司法“从心赋能 重塑自我”—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对象帮教项目等,项目均获得第三方资金支持。
-
紧抓党建工作
2023年,普惠党支部坚持落实第一议题和“三会一课”制度,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通过实景党课、“流动课堂”学习强国等形式,分阶段、分批次开展学习教育。今年以来,共开展主题党日14次,实景党课学习教育4次,全方位学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党的二十大精神、党章作为党组织的首要政治任务。突出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要求,持续加强支部政治建设,召开支委会12次,党员大会5次,充分研讨支部各项工作事宜,确保了支部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性。除此之外,支部还组织参观人民公园红色遗址群1次,参观东莞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廉政基地1次,重点开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研讨会1次,组建青年党员学习小组进行理论学习3次。
(一)推动政策制定,建言献策促进高质量发展。2023年6月,普惠党员黄惠妍、莫淑君受莞城财政邀请,对东莞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莞城分局部门整体预算绩效重点评价、东莞市生态环境局莞城分局大气污染防治资金项目和东莞市莞城街道宣传教育文体旅游办公室中心工作媒体宣传进行绩效评价;2023年8月,普惠党员黄惠妍受市社保局的委托对《东莞市社会医疗保险办法》政策实施进行评估。
(二)在党建共建方面,打造资源共享服务平台。2023年支部与中共东莞市展能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支部委员会 、中共东莞市科创技工学校支部委员会、中共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支部委员会、中共东莞市机械工业管理协会支部委员会等十二个支部签订共建协议,就组织建设互促、党建载体互用、科学发展共赢等方面达到合作。
(三)建设“点块”服务阵地,打造党建品牌项目。通过“莞社微心愿”打造“梨”自然很近.家门口的自然课堂——梨川社区亲子亲子自然教育项目,项目获得第一届东莞市社会组织“莞社微心愿”公益活动由中共东莞市能源行业协会捐赠19800元资助。通过项目化形式,党员社工送服务到基层,进一步密切联系群众。项目通过开展自然导赏培训、自然科普,自然手工、自然体验等,参与服务人数达164人,志愿服务69人次,服务时长共130小时。项目搭建了一个社区自然体验活动平台--东莞东江印象特色农业园,建立户籍居民及项目服务参与家庭免门票的合作模式,实现了“家门口”的自然教育,为社区儿童青少年及家庭提供自然教育的平台;孵化一支社区本土自然导赏志愿服务队,形成“社工+志愿导赏员”的模式,使得项目能常态化运作,现已招募并培育了18名自然导赏志愿者。除以之外,支部还申报了.“从心赋能 重塑自我”——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项目和梨川社区残疾人项目,已获得了党建微心愿项目资助。
(四)开展“优秀”工程,培养党建品牌社工。通过“双培”工作、党员责任区、党员示范岗建立等工作开展,宣传委员李嘉欣受邀作客《平安东莞》讲述如何协同社区矫正对象一起回归社工,增强社区矫正监督管理实效,持续推动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普惠党员黄惠妍受聘东莞市第一人民法院特约调解员、受聘担任惠州市乡村治理研究专家组成员、受聘惠州市社会组织评估专家库成员,获得2023年度中国“最美社工”称号。支部还组织了2022年的优秀党员评选,选出8名优秀党员。通过推广评优评先树立学习榜样,通过以点带面,促进其他党员向优秀党员靠拢,促使群众向党组织靠拢,不断增强向心力、凝聚力。
-
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一)社工人才发展情况
机构现有中级社工49人,专业督导15人。我机构注重社工人才队伍整体素质和服务水平的提升,特别在员工专业培训上给予支持。2023年,机构主要围绕入职培训、自主专题培训及外部培训开展机构培训工作。共计开展入职培训2期,培训了27人次;同工参与外部培训41个,参与外部培训为165人次,自主培训13个,培训了292人次,共计471.93学时。
(二)督导工作开展情况
1、积极响应政策,培育督导人才。2023年,我机构积极参与市级督导选拔工作两次,共推荐13名社工。第一期共推选8名社工参选高级督导1名、中级督导1名、初级督导6名,最终入选市督导人员共4名,其中高级督导1名、中级督导1名、初级督导2名;第二期推选5名社工,目前市层面督导评选工作还在进行中。
2、遵守规定规范,促进督导达标。督导工作是我机构各项工作的重点之一。截至2023年12月14日,我机构共有督导人员15人,其中高级督导1人、中级督导1人、初级督导13人;并严格按照市民政局对督导人员的具体要求管理督导工作,目前共开展督导673场次,共计11160.5小时、1006人次,开展相关专业培训6场,共78人次受益。
3、大力推进研究,注重成果发表。2023年共有研究报告4篇,涉及了专业讨论、跨专业探讨,刘远芳《院舍残疾儿童性教育服务探析》从社工实务角度对院舍儿童性教育进行深入研究,吴雯《关于自我肯定、合理情绪宣泄、社会支持与抑郁症状缓解关系的个案研究》则是从心理学的角度对个案进行剖析,邓以乐《应用戏剧在院舍领域的运用总结》创新性的研究戏剧在院舍领域如何发挥作用,目前该三篇研究正努力投稿发表争取形成有效的研究成果。另外,龚龙《全面质量管理视域下社会服务项目管理意涵研究》则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下讨论社会服务项目如何优化管理并在教学与研究杂志获得发表。
-
服务项目品牌打造
(一)禁毒品牌服务项目
我机构非常重视专业服务的有效开展及服务质量,尤其关注项目制下的服务管理。在近几年我机构重点打造“禁毒服务”的品牌,以期推动机构整体服务质量提升及服务品牌效应最大化。
1、用心服务,提升防毒拒毒能力。2023年,我机构共运作莞城、桥头、石龙以及中堂等镇街的禁毒服务项目,共培育资深禁毒社工37名。截至2023年12月14日,我机构禁毒领域共对在册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建档共计1800人、建档率达100%,同时开展个案跟进87个,“进学校、进社区、进企业”等毒品预防教育活动252场次,受益约6万人次。社区戒毒康复人员动态管控更加顺畅有效,居民的“防毒、拒毒”意识与能力大大提升。
2、创新形式,发展多样宣传模式。在禁毒服务项目当中,我机构为了进一步深化毒品预防教育,使居民对毒品的正向认知和抵抗能力越来越强,通过整合与梳理,重点发展了以下特色项目。
一是“帮扶点对点,关爱不断线”项目:项目结合“平安关爱”专项行动要求,动员莞城街道禁毒委各成员单位参与戒毒康复人员帮扶救助工作,充分调动现有资源,建立社会支持网络,向戒毒康复人员提供更切实的帮扶救助。通过联合街道禁毒委成员单位与戒毒康复人员进行结对帮扶,将党和政府的关爱传递至戒毒康复人员及其家庭,与他们进行深入交流,耐心听取和收集戒毒人员本人及其亲属反映的实际困难和问题,进一步细化戒毒康复人员的需求,并提供具体帮扶措施,如低保办理、就业安置、政策解读等。
二是“龙舟+禁毒”特色项目:结合本地资源,将传统龙舟文化与禁毒元素相结合,建设龙舟禁毒驿站,组织成立槎滘海鲨、东向向龙、四乡加冠、潢涌老友、潢涌凯龙、三涌凯翔、三涌碧海、马沥众志及火焰蓝等9个龙舟禁毒俱乐部。“龙舟+禁毒”的特色禁毒宣传活动,在弘扬“团结拼搏,奋勇争先”的传统龙舟文化的同时,宣扬“共创禁毒示范城市,齐享健康文明生活”的禁毒理念,营造了全民参与禁毒工作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禁毒+”毒品预防宣传模式:以莞城街道开展禁毒示范创建工作为契机,充分结合莞城街道现有的特色资源,以“禁毒+”模式开展系列禁毒宣传活动,如“禁毒+篮球文化”、“禁毒+少儿醒狮”等,不断提高辖区内群众识毒、拒毒、防毒的意识和能力,营造全民禁毒良好社会氛围。
(二)自主研发慈善公益服务项目
2023年机构根据实际需求情况,自主研发并开展了8个项目,分别为:“以爱为盟”老兵志愿服务项目、东莞市社会组织“莞社微心愿”公益项目、“从心赋能 重塑自我” 一 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项目、“艾在路上,播种梦想之花”桥头镇残障人士辅助性就业服务计划项目、“留住时光记忆”高龄长者关爱项目、“牵手计划”帮扶项目 、“暖心陪伴”长者服务项目以及“晚景如春”长者服务项目。其中,“从心赋能 重塑自我” 一 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项目、“艾在路上,播种梦想之花”桥头镇残障人士辅助性就业服务计划项目和“留住时光记忆”高龄长者关爱项目为重点开展项目,具体项目简介如下:
1、“从心赋能 重塑自我”—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项目
“从心赋能 重塑自我 ”社区矫正对象帮教项目由石龙镇慈善会资助,资助金额为四万,项目周期为两年。本项目服务对象是在矫30名社区矫正对象,所有服务对象存在法律意识薄弱,导致走上违法犯罪的路上;30%的服务对象有就业困难,处于事业状态;80%的服务对象在心理情绪方便不能有效疏导不良情绪,易自我封闭,不敢面对现实。项目从学“法”律自、心理疏导大课堂和“赋 ”予能力三方面入手。
在学“法”律自方面,通过社区矫正对象法治集中教育,组织社区矫正对象参与集中教育,分别以传统文化教育、道德教育、爱国教育、 感恩节、危险驾驶等主题,有利于社区矫正对象牢固树立服刑在矫意识,自觉服从监督管理,规范自身行为,顺利度过矫正期。自项目实施以来共开展了23场,受益达690人次。
在从“心 ”出发,社区矫正对象心理疏导大课堂方面,每季度通 过联合东莞市松山湖中心医院、东莞市心理协会以及石龙镇社会心理 人才库,针对社区矫正对象的需求,提供一对一心理辅导、心理教育大课堂,缓解社区矫正对象的不良情绪,尽快融入社会。
在“赋 ”予能力方面,开展就业指导课堂。与食为先培训机构合作开展:飘香卤菜工作坊、 蒜香鸡爪工作坊、油炸串串工作坊和手打柠檬茶系列工作坊,在培训 期间除了学习技能之外,还会开展创业知识培训,进一步提升社区矫正对象的创业能力,提高社区矫正对象的生活质量,顺利地融入社会。
2、“留住时光记忆”高龄长者关爱项目
“留住时光记忆”高龄长者关爱项目以预防为主,旨在提升高龄长者及其家属对认知症的认知和干预技巧。该项目通过防护学堂、回忆作坊和记忆包裹等活动,协助参与者回顾个体的生命历程,从而增强幸福感,延缓认知和记忆能力的下降速度。
项目以预防为主,旨在增加高龄长者及其家属对认知症的知识和干预技巧,促进老年人科学运动,协助老年人回顾个体的生命历程,延缓认知和记忆能力的下降速度。
本项目原定服务内容包括:防护学堂、回忆作坊、记忆包裹三大板块。现已开展的6个活动,包括志愿者培训1场、家属技能培训1场,入户走访常规活动1场,认知症宣传讲座兼康复训练活动3场,符合项目板块的内容,可回应项目预设的项目成效。
3、“艾在路上,播种梦想之花”残障人士辅助性就业服务计划
“艾在路上,播种梦想之花”残障人士辅助性就业服务计划,立足于东莞市桥头镇,主要面向桥头镇内的残障人士,为桥头镇残障人士群体搭建创业就业平台,带动残障服务对象进行辅助性就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残疾人的经济困难。通过“社工+志愿者+残障人士家属+残障人士”共同参与艾草的种植,一方面在共同参与种植中让残障人士生活得以丰富,缓解生活压力;另一方面,志愿者在种植中相互沟通与合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促进残障人士的社会融入,增强残疾人士群体技能,提高其个人收入。
项目实施期间,为提高残障人士动手能力,增加其技能,共开展艾草加工和产品生产指导相关小组4个、活动1个。分别指导残障人士生产滴胶产品(杯垫和梳)、足浴包、香包、艾条等4种产品。通过开展艾团制作活动,让志愿者指导残障人士学习如何制作艾团,推动其学习艾团制作的相关的技术,提高参加者对艾草食用方面的认识。服务对象共27人,服务286人次。共建设有康就中心园内种植区和东莞市日新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建立园外种植区两个种植区域,种植面积超100平方米。康就中心园区内种植收成新鲜艾草22.47公斤,残障人士居家种植回收鲜艾草17.48公斤,共39.95公斤。共生产滴胶杯垫19个、滴胶梳子31个、足浴包151个、艾草香包84个、艾条7个,共生产艾草产品292个,销售175个,共收入442.5元。
-
资源整合情况
截至2023年12月14日,我机构获得的社会资源有外界经济资源8次,共274980元,设施资源158个,场地资源200处,物资资源90次,法律法规资源28次,发动志愿者2500人、5841人次。
-
参与乡村振兴与社会治理
我机构在发展机构服务的同时亦积极参与到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当中。2022年10月-2023年3月年,我机构积响应并贯彻落实《民政部 国家乡村振兴局关于印发〈“十四五” 时期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牵手计划”实施方案〉的通知》的文件精神,作为援派机构之一,牵手对接广西壮族自治区柳州市三江侗族自治县大同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先后两次奔赴结对机构当地开展督导服务。过程中由机构副总干事牵头组织,优先选择市级初、中、高级督导及资深社工,采用“协同督导+实地走访+主题培训”的督导形式,在与当地民政搭建合作桥梁、人才培养、社工实务技术、专业文书撰写、优秀案例撰写等方面进行项目服务,卓有成效地协助了当地机构在机构管理、人才培育、制度发展及社工站建设等方面的发展,取得了积极效果。
两期“牵手计划”实地督导,共计派出督导人员 8 人次,共举行座谈会 1场,走访服务点 9 个,进行个别督导 12 人次、团体督导 8 次,整体督导反馈 2 场次,线下培训 2 场、线下培训 4 场共培训70人次;累计共完成 40 个督导工作日,督导时数超 320 小时。
-
参与公共事件
(一)积极参与行业交流
1、2023年10月23日积极参与由东莞理工学校莞城校区组织,南开大学社会建设与管理研究院院长关信平主讲的“新形势下我国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能力要求”行业讲座。
2、2023年11月14日,我机构与广东创新科技职业学院心理学老师达成了一项重要的项目合作,旨在结合双方的专业知识和技能,为社会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支持。此次交流将整合双方的优势,为需要帮助的人们提供全方位的支持,达成合作不仅将为学生提供实践机会,还将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融合。
3、2023年11月5日,我机构参加东莞市禁毒办联合东莞城市学院、石龙镇禁毒办、横沥镇禁毒办共同举办的2023年东莞市禁毒社会工作研讨会。在研讨会上,服务部杜文清从实务层面出发,分享了“多方联动下,如何发挥禁毒社工的专业角色”的经验和做法。她强调了多方联动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建议。
(二)积极推动政策制定
2023年为总结东莞市禁毒社会工作服务经验,推动禁毒社工服务向规范化、专业化、标准化发展,市禁毒办决定组织编写《东莞市禁毒社会工作手册》,机构组织动员资深禁毒社工陈艳君积极参与编写工作,手册于2023年11月5日正式发布。
七、社会影响
(一)表彰:2023年2月,普惠党支部与东莞市能源行业协会党支部牵手为第一届东莞市社会组织“莞社微心愿”公益项目共建单位;2023年3月,普惠社工陈艳君被评为2022年度东莞市“优秀社会工作者”;2023年12月,“从心赋能 重塑自我”—社区矫正和安置帮教对象帮教项目在“创新引领,勇立潮头”社会组织特色点亮行动活动中被评为“创新实践项目”。
(二)媒体报道:今年以来我们共被报纸媒体、法制日报、羊城晚报、东莞时间网频道等各类媒体报道了67篇。其中,国家级媒体报道了17篇,省级媒体报道了9篇,市级媒体报道了20篇,镇街级媒体报道了9篇。
东莞市普惠社会工作服务中心
2024年1月15日